如何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

本文Tag標簽:挫折教育/家庭教育??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應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遠見、愛孩子的表現。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種體驗,叫挫折感,它是指當一個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往往會產生沮喪、失意或緊張的情緒反應。

    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人會退縮,有的人則勇往直前。這種差異與一個人的精神面貌、知識經驗和心理準備有很大關系。

  家長在對待幼兒挫折教育的問題上,首先要意識到幼兒期是個體個性形成的關鍵期,有意識地讓孩子品嘗一些生活的磨難,讓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學會在挫折中接受教育,這對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獨立意識、應付困難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了解挫折教育是貫穿在每一天中的,那些成人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事中進行的。如孩子摔倒了,有些家長會趕緊跑上前扶起幼兒,還對孩子說:“這個地面真不好,讓寶寶絆一跤,我們打地面?!?/P>

  這樣的結果是使孩子把跌跤歸因于外因,不敢正確地面對挫折。正確的方法是幫助他了解產生挫折的原因和應付的對策。比如告訴幼兒“走路看地面才不會絆到石頭。”

  作為家長,應大膽地放下“保護傘”,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他自己去做,哪怕是衣服穿得一塌糊涂,哪怕是飯粒灑得到處都是。讓孩子在做中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

  第三,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鍛煉,即讓幼兒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在體驗中學會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蘇格拉底對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讓犯錯誤的孩子獨自呆在房子中,讓其體驗寒冷、體驗孤獨,使其發(fā)現自己的錯誤繼而改正。

  第四,父母既要有把孩子至于艱苦和困難中的勇氣,又要有引導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據統(tǒng)計,我國目前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是源于年幼時經歷的挫折和打擊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孩子在經歷挫折時常會產生比較消極的情緒和抵觸心理,

  一方面家長要注意幫助孩子獲得戰(zhàn)勝困難的成功體驗,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強自信。

  另一方面,要讓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產生無法通過個人的主觀努力來阻擋、回避。對待它們,我們要教孩子合理運用一些心理防衛(wèi)機制來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孩子長得黑且受人嘲笑,家長就可以安慰孩子:“皮膚黑更健康呀,我覺得你也很可愛。”

  第五,家長對孩子應有適度的期望和正確的評價。

  過高的期望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預計不足或對困難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從而產生強烈的受挫感,對自己失去信心。要注意從孩子自身的特點出發(fā)制定適度的目標,使孩子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困難,努力取得成功。

  無論孩子做事是取得成功還是失敗,都要給予正確的評價,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錯在哪里,怎樣改進,使孩子逐漸明白是非標準,提高心理承受力,從容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

  最后,要使孩子對挫折有更強的承受力,家長要自己冷靜、客觀、積極對待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和困難,也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頹喪的情緒。

  如有的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特別受不了挫折,生怕孩子有三長兩短。孩子一咳嗽,就急著送醫(yī)院掛吊瓶;孩子碰到一些困難,家長比孩子還焦慮不安。這種情緒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幼兒,使他們變得敏感,不能吃一點苦頭。這是家長暗示的結果。

  在這類問題上,家長要以勇敢的姿態(tài)和積極飽滿的情緒面對挫折,展示給幼兒,為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